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管理學院院長成思危昨日在北京出席“2010環球企業家高峰論壇”時表示,此次坎昆會議比哥本哈根會議的層次降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共同的但是有區別的責任問題上有爭論,特別是對中國。他認為,對中國施加壓力是不公平的。
包頭稀土湖調查:稀土冶煉成污染源暗藏生態炸彈11月多數城市房價上漲。
海關稱每天8000人頻繁進出走私香港否認十萬億對沖基金囤香港民間資本30%高息輸血地產業中國明年煤炭供應依然趨緊寧夏連夜糾正跨省刑拘舉報人案郭士英:穩定物價不必急于加息成思危分析說,首先,中國歷史排放量只占世界的9%,發達國家在工業化時期排放的二氧化碳卻要由發展中國家來承擔,這是不合理的。其次,中國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只是美國的1/4,全球每一個人都應擁有相同的排放權。再者,發達國家的生產裝置都遷到了中國,而排放二氧化碳卻算在中國的賬上,但最終產品出口,發達國家還掙足了利潤。
成思危指出,盡管中國受到了不公平的指責,但中國為發展綠色經濟也在不斷努力。根據權威統計,中國過去三年在新能源上的投資,年均增長率達43%,而去年的新能源投資更是占到了世界第一位。“所以我們是努力的,但壓力還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