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孔勇一樣,今年齊河縣共有9218戶農村居民實施“氣代煤、電代煤”改造,告別燃煤取暖。齊河縣公用事業局局長張輝介紹,齊河探索推進“氣代煤、電代煤”工程,不僅有利于推動農村生活方式革新,對優化京津冀生態環境也有積極意義。
如何將“氣代煤、電代煤”這一民心工程落到實處?齊河依托農村社區數量多、條件較好的優勢,以農村社區為主陣地,按照“統一領導、屬地負責”和“宜氣則氣、宜電則電”的原則,采取政府補貼的方式,集中連片推進。
在推行過程中,群眾最大的顧慮就是“用不起”。對此,齊河積極爭取,按照農村能源清潔開發利用政策,對實施“氣代煤、電代煤”的居民用戶購買燃氣(電)采暖設備的費用實行一次性補貼,每戶最高補貼4000元,由市、縣兩級財政分擔,不足部分由用戶承擔。對實施“氣代煤、電代煤”的居民,采用據實補貼制度,采暖季用氣(電)每戶每年最高補貼1000元。
同時,齊河還創新自選動作,在市改造任務之外,農村社區年底前統一安裝燃氣壁掛爐(安裝率不低于80%)或安裝燃氣鍋爐進行集中供暖(覆蓋整個社區)的,由燃氣專營企業驗收后予以接通天然氣,執行燃氣專項配套費優惠政策,即每戶僅收取500元,最少能節省1900元。預計今年可帶動4000余戶農村居民安裝燃氣壁掛爐。
齊河還通過張貼安全海報、發放安全宣傳手冊和明白紙等形式,提高用戶安全意識;要求燃氣企業在安裝燃氣設備的同時必須配備報警裝置,確保用戶使用安全;在全縣培訓272名燃氣義務安全員,宣傳安全用氣知識,定期對燃氣設備巡檢。
截至目前,全縣已完成9218戶冬季取暖“氣代煤、電代煤”改造任務,超額完成任務目標,累計鋪設燃氣管網124公里。